控制措施

對於私有區塊鏈應用來說,聯合決策組織應該要建立風險管理程序,對於整體應用進行風險評估,並建立對於各參與單位資訊安全程序之建議或要求。而各參與單位也應可對本身的風險狀況進行安全措施的調整。

風險管理程序通常包括以下主要內容

  • 定義風險評鑑的方法,以便能夠按照所定義的方法,有效的識別風險,並能對風險按照其嚴重性進行分類。
  • 對可接受風險值或類別作定義。
  • 對於風險識別的要求。傳統一般會採用資產導向的做法,也就是針對關鍵資訊資產,分析其弱點,以及識別外部可能的威脅,然後去找出威脅可能利用弱點而發生資安事件的情況。或是經由流程圖去辨識作業或資料流的風險。

對於風險值評估的要求。一般有所謂定性或定量風險評估的做法,無論用哪一種,最好能夠達到以下目的

  • 能夠將風險排序,以便決定處理的先後順序
  • 能夠評判嚴重程度,以便能夠決定因應策略

針對風險進行因應,包括

  • 採取適當的控制措施去控制風險。乃至於能夠依照風險程度選擇對於安全控制的強度。
  • 接受殘存風險。
  • 如風險無法控制或殘存風險不可接受,則可規避相關業務的執行。
  • 採用保險等機制,以便在事件發生時能夠有足夠的資源進行因應。

適用範圍:

  • 私有鏈核心元件區域 (Zone 1)
  • 私有鏈讀取元件區域 (Zone 2)
  • 應用服務區域 (Zone 3)
  • 聯合決策組織

相關標準之控制措施:

標準 相關控制措施
PCI-DSS 3.2.1 12.2
ISO/IEC 27001:2013 6.1

Updated: